“總理吐槽網絡資費高速度慢”的事情,前段時間在網絡上鬧的沸沸揚揚。那我們的寬帶到底慢不慢、貴不貴,運營商是不是應該背這個黑鍋呢?JAVA君今天也來吐槽下。
要看網絡慢不慢,可能得先有個評判的方法。我們就先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看,怎么來評判網絡慢不慢。
你到運營商那開個100M的寬帶,估計不是回家成天拿個測速軟件測速度的吧。你開寬帶是為了上網,為了看視頻,為了打游戲的,為了下載小電影的,偶爾也拿來YY一下,截個圖到朋友圈里炫耀下你家100M帶寬。無論你怎么用寬帶,寬帶也只是個通道,你需要的是從互聯網上獲得的數據。所以評判網絡快不快,用戶最直接的感受是從互聯網上獲取數據的速度。這其實和運營商告訴你的那個網速不是一回事。運營商告訴你,你家的寬帶是100M,指的是從你家到運營商網絡速度是100M,不過到運營商網絡和到互聯網那是兩回事啊。
我們來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ヂ摼W就好比一個城市,你出了門下了樓就能到沃爾瑪了嗎?一般人下樓了還是在小區(qū)里,出了小區(qū)還得坐個車才能到沃爾瑪吧。這個小區(qū)就是運營商的接入網絡(可以是固網寬帶,也可以是4G),而出了小區(qū)的大馬路那就是骨干網,沃爾瑪就是一個數據中心。你從互聯網上獲得的各種數據都是從數據中心里下發(fā)的,需要先經過骨干網再經過接入網才能到你家。運營商告訴你的100M,只是你家到小區(qū)的速度是100M,這離沃爾瑪還遠著呢。更麻煩的是,有的時候你想買的東西在北京,可是你家在上海,還得發(fā)快遞,那就更慢了。(想想運營商要跟你說清楚這100M究竟是什么,還是挺不容易的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網速快不快,不僅僅取決于接入帶寬,還取決于數據離你有多遠。數據離的越遠,所經過的路徑就越長,也會更加擁堵,F在的接入網和骨干網的帶寬都很高(路很寬),從幾十個G到幾十個T不等,但是瓶頸很多時候都是出現在連接的地方(路口),比如你家小區(qū)出口的那條路,比如上高架的那個路口,比如沃爾瑪的門口。你現在也應該能理解,就算運營商給你1G的帶寬,其實也沒多大用處的。
那么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如果媳婦讓你去買包鹽,你就得跑趟沃爾瑪,估計飯吃完了你還沒能回來。實際上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也就是沃爾瑪了)也在解決這個問題,想辦法讓數據離你家近一點,比如說,在你家小區(qū)旁邊開個社區(qū)店,那這個就是CDN(內容分發(fā)網絡)了。有了社區(qū)店,你終于不用為了瓶醬油跑趟沃爾瑪了,速度大大提升,能趕上吃飯了。所以CDN也是現在互聯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tǒng),像在美國上市的藍汛、國內上市的網宿都是干這個的,有很多的互聯網公司也開始在這個方面發(fā)力。
但是這樣還是不夠快啊,為了買瓶醬油跑趟小區(qū)門口也挺累,特別現在有的小區(qū)范圍本身就很大,跑到門口就得10分鐘,到了社區(qū)店還得排10分鐘隊。你希望的是下樓就能買到,對吧?那能不能把內容進一步的靠近用戶,直接在你家樓下開個小賣部呢?很抱歉,目前是做不到的。因為目前你家小區(qū)的結構,不能開店。你一定很奇怪吧,為啥不能開?這其實不能完全怪運營商,因為你家小區(qū)當初建設的時候,就沒想到要開店,沒地方。這就是現在網絡遇到的一個大問題,太僵化,不靈活,不開放。
所以要解決總理說的網速慢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接入帶寬的問題。事實上,盲目的增加接入帶寬,只會讓情況更加的糟糕,因為這樣少量的用戶就會導致大量的擁堵。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是網絡技術的革命,要讓網絡變得更加的聰明,更加的開放,讓內容離用戶的距離更近,比如說讓內容下沉到接入網或基站(到你家樓下)。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貴不貴吧。確實是貴,一堆數據都能說明了。那能不能便宜呢?那就得看成本能不能降下去。說實話,運營商其實也沒什么辦法,誰讓哪些設備那么貴,維護還那么復雜呢,看看各個設備廠商賺的盆滿缽滿的就知道了。那為什么設備廠商能夠那么賺?說白了吧,技術壁壘。所以要降價,同樣是要依靠網絡技術的變革,打破傳統(tǒng)設備的壟斷。
無論如何,這個黑鍋運營商肯定是要背的,誰讓他是收咱們錢的呢,還是趕緊想想怎么利用技術變革解決這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