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6
網絡僅僅是基礎架構嗎?顯然目前的應用已經促使網絡必將擔負更大的責任。IP語音要融入傳統(tǒng)的網絡中,還存在一些標準的問題。未來將會怎樣發(fā)展?什么時候電話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電話?VoIP為人們回答了這個問題。100年前,各種信號還是通過銅線傳輸,后來出現(xiàn)的無線電廣播、電視信號,則直接在空中傳播。到20世紀60年代,多波段的視頻信號開始通過同軸電纜傳輸。而VoIP則是一種基于現(xiàn)代網絡而不是過去傳統(tǒng)的銅線傳輸語音的技術,它的出現(xiàn),使用戶能借助兩臺PC傳輸語音,也可以把PC上的語音轉到手機上,交互式游戲愛好者們相互之間還可以借助高科技控制器進行交流。
廠商和用戶已經認識到布署VoIP的優(yōu)勢,不少廠商已經開發(fā)出相關產品、方案來滿足市場需求,實現(xiàn)途徑可謂五花八門。
交換機強調多功能融合
早期的VoIP解決方案相對復雜,功能也相對單一。由于技術不斷進步,使得集成度很高的通訊服務器(集通信/視頻/數據/傳真服務器于一體)得以嶄露頭角,F(xiàn)代化的、集成有語音/數據/視頻多媒體服務的綜合通訊設備將擁有很大市場。
媒體交換機集成了語音、數據、傳真、視頻應用和IP語音電話。它將企業(yè)多媒體通訊功能集成為一個緊湊型的系統(tǒng),并為所有的連接提供標準的接口,集成了眾多獨立設備具有的功能,為企業(yè)級通訊需求提供了一種既經濟又容易擴展的解決之道,融合了Internet網關(包括交換和路由)和PBX(包括線路接口、模擬線路、自動話務員、語音信箱和自動話務分配等)的功能,并支持視頻電話。
主宰VoIP走向的三大主流協(xié)定
在浩瀚的IP網絡中要如何正確的尋找到要通話的對方并建立對答,同時也能依照彼此資料的處理能力來傳送語音數據,這中間必須藉由國際電信組織所擬定的標準協(xié)議才能達到。如今,市面上的網絡電話大致都會遵循H.323、MGCP及SIP等3種標準協(xié)議。雖然目前產品仍以支持H.323為多,但SIP的支持將會成為今后主流。
1.H.323
99vU-T 國際電聯(lián)第16研究組首先在1996年通過H.323第一版的制定工作,同時并在1998年完成第二版協(xié)議的擬定。原則上,該協(xié)議提供了基礎網絡(Packet Based Networks;PBN)架構上的多媒體通訊系統(tǒng)標準,并為IP網絡上的多媒體通訊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
H.323并不依賴于網絡結構,而是獨立于操作系統(tǒng)和硬件平臺之上,支持多點功能、組播和頻寬管理。H.323具備相當的靈活性,可支持包含不同功能節(jié)點之間的視訊會議和不同網絡之間的視訊會議。
H.323并不支持群播(Multicast)協(xié)議,只能采用多點控制單元(MCU)構成多點會議,因而同時只能支持有限的多點用戶。H.323也不支持呼叫轉移,且建立呼叫的時間也比較長。
早期的視訊會議多半支持H.323協(xié)議,例如微軟NetMeeting、Intel Internet Video Phone等都是支持H.323協(xié)議的視訊會議軟件,亦為現(xiàn)今VoIP的前輩。
不過H.323協(xié)議本身具有一些問題,例如采用H.323協(xié)議的IP電話網絡在接入端仍要經過當地的PSTN電路交換網。而之后制定出的MGCP等協(xié)議,目的即在于將H.323網關進行功能上的分解,也就是劃分成負責媒體流處理的媒體網關(MG),以及掌控呼叫建立與控制的媒體網關控制器(MGC)兩個部分。
雖然如今微軟的Windows Mesenger則已改采SIP標準,且SIP標準隱隱具有取代H.323的勢頭。但目前仍有許多網絡電話產品依舊支持H.323協(xié)定。
2.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是由IETF所制定,其特性幾乎與H.323相反,原則上它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會話初始化協(xié)議,也就是只提供會話或呼叫的建立與控制功能。SIP協(xié)議可支持多媒體會議、遠程教學及Internet電話等領域的應用。
SIP同時支持單點播送(Unicast)及群播功能,換句話說,使用者可以隨時加入一個已存在的視訊會議之中。在網絡OSI屬性上,SIP屬于應用層協(xié)議,所以可透過UDP或TCP協(xié)議進行傳輸。
SIP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屬于一種基于文本的協(xié)議,采用SIP規(guī)則資源定位語言描述(SIP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因此可方便地進行撰改或測試作業(yè),所以比起H.323來說,其靈活性與擴展性的表現(xiàn)較好。
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頁面或其它超文本連結之中,用戶只需用鼠標一點即可發(fā)出呼叫。所以與H.323相比,SIP具備了快速建立呼叫快與支持電話號碼之傳送等特點。
3.MGCP
原則上,MGCP協(xié)定與前兩者皆不同,H.323和SIP協(xié)議是專門針對網絡電話及IP網絡所提出的兩套各自獨立的標準,兩者間并不兼容及互通。反觀MGCP協(xié)議,則與IP電話網絡無關,而只牽涉到網關分解上的問題,也因為如此,該協(xié)議可同時適用于支持H.323或SIP協(xié)議的網絡電話系統(tǒng)。
MGCP協(xié)議制定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將網關功能分解成負責媒體流處理的媒體網關(MG),以及掌控呼叫建立與控制的媒體網關控制器(MGC)兩大部分。同時MG在MGC的控制下,實現(xiàn)跨網域的多媒體電信業(yè)務。
由于MGCP更加適應需要中央控管的通訊服務模式,因此更符合電信營運商的需求。在大規(guī)模網絡電話網中,集中控管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透過MGCP則可利用MGC統(tǒng)一處理分發(fā)不同的服務給MG。
4.其它重要協(xié)議及技術
除了上述3大協(xié)議之外,還有許多左右VoIP通話品質及傳輸效率的重要協(xié)議與技術。在語音壓縮編碼技術方面,主要有99vU-T定義的G.729、G.723等技術,其中G.729提供了將原有64Kbit/s PSTN模擬語音,壓縮到只有8Kbit/s,而同時符合不失真需求的能力。
在實時傳輸技術方面,目前網絡電話主要支持RTP傳輸協(xié)議。RTP協(xié)議是一種能提供端點間語音數據實時傳送的一種標準。該協(xié)議的主要工作在于提供時間標簽和不同數據流同步化控制作業(yè),收話端可以藉由RTP重組發(fā)話端的語音數據。除此之外,在網絡傳輸方面,尚包括了TCP、UDP、網關互聯(lián)、路由選擇、網絡管理、安全認證及計費等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