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運營商的地盤,還是互聯(lián)網的地盤?移動互聯(lián)網的興起,正在模糊原本涇渭分明的產業(yè)鏈。
8月5日,小米科技CEO雷軍在“極客公園”活動中宣稱,小米手機將在8月16日正式亮相,其精心打造的“米聊”將成為小米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米聊是一款跨iPhone、Android、Symbian手機平臺,跨移動、聯(lián)通、電信運營商的手機端免費即時通訊工具,通過手機網絡(WiFi、3G、GPRS),用戶可以跟米聊聯(lián)系人進行實時的信息溝通,收發(fā)圖片和音頻,只需消耗網絡流量,據(jù)稱目前其在國內已擁有400萬注冊用戶。
這是一個新動向。
2010年10月19日,一款基于手機通信錄的跨平臺即時通信軟件KIK,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上線15天后,吸引了超過100萬用戶下載。
很快,國內開發(fā)團隊小米科技于2010年12月末研發(fā)的類KIK應用——米聊正式上線;緊接著,盛大推出了同樣功能的應用KiKi。今年年初,騰訊也推出針對手機應用平臺的免費短信軟件——騰訊微信。用戶通過下載注冊騰訊微信,可以實現(xiàn)跨運營商、跨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免費”短信互發(fā)。
這些即時通訊軟件走的都是流量通道。騰訊微信稱,1M流量可以發(fā)近千條信息,目前北京市場GPRS流量資費已下調到1元/M。這意味著1元發(fā)1000條微信,而同樣1000條短信的運營商資費為100元。
運營商的利益蛋糕正在被觸動。不過,也許它們會覺得短信并非利益鏈中的重要因素。可是,科技發(fā)展對其利益陣營的突破也許正發(fā)端于短信這樣的小缺口。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運營商的語音通話市場。
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tǒng)目前已支持網絡電話,允許客戶發(fā)送免費短信,并通過WiFi網絡來打免費電話;FaceTime可以看成是一個屬于蘋果iPhone、iPad用戶的網絡電話系統(tǒng),運營商鼓吹多年、并已夭折的3G殺手應用——視頻通話,竟然成為其主要賣點;Facebook也不含糊,下載專用程序后,登錄Facebook賬號,朋友欄上會顯示電話圖標,只要點擊一下,就能和網友免費通話。
當微軟以85億美元價格收購Skype之后,網絡電話的價值就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該模式被爭相模仿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就是“繞過運營商”。
如今,小米科技還專門設計定制手機,完成了大半個產業(yè)鏈的整合,已經就差運營商這塊最后的陣地。當然,目前這些企業(yè)還不敢也不會明目張膽地向運營商宣戰(zhàn)。
有媒體就曾問雷軍米聊這種通信方式會否與運營商產生摩擦,當時雷軍非常低調地回答說,3G推出后缺少應用,消費者沒有包更多套餐的動力。正是因為有米聊之類的應用,用戶才會明顯感覺到需要更大的套餐,這對3G推廣有重大的推動力。
顯然,目前這些即時通訊軟件對于運營商而言,也是3G時代的業(yè)務載體,豐富了3G業(yè)務內容,是增強用戶黏性的工具;但同時運營商也應該警醒,現(xiàn)在它們可能是運營商的“收入殺手”,但未來運營商不排除被邊緣化成“管道商”。
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