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應用
>>>
電信
[
相關廠商信息
]
PTN技術的標準進展和展望
李芳 2009/08/28
1.PTN技術的核心特點和產業(yè)現狀
PTN是新一代基于分組的、面向連接的多業(yè)務統(tǒng)一傳送技術,不僅能較好地承載電信級以太網業(yè)務,而且兼顧了傳統(tǒng)TDM業(yè)務。PTN在3G無線回傳、企事業(yè)專線、IPTV等高品質業(yè)務承載領域,具有面向連接的多業(yè)務承載、50ms的網絡保護、完善的運行管理維護(OAM)機制、全面的QoS保障以及功能強大的傳送網管功能等核心技術優(yōu)勢。
PTN有以下兩類實現技術。
。1)一類是從IP/MPLS技術發(fā)展來的MPLS-TP技術,拋棄了基于IP地址的逐跳轉發(fā),增強了MPLS面向連接的標簽轉發(fā)能力(不采用倒數第二跳標簽彈出PHP、LSP聚合、等價多路徑ECMP等),從而具有確定的端到端傳送路徑,增強了網絡保護、OAM和QoS能力。
。2)另一類是從以太網逐步發(fā)展而來的PBB+PBB-TE技術,PBB解決了運營商和客戶之間的安全隔離并提高了網絡擴展性,PBB-TE增加了流量工程(TE)從而增強了QoS能力,PBB-TE目前主要支持點到點的傳送,多點業(yè)務支持需要借助PBB和PLSB技術。
由于MPLS-TP天然具有和核心網IP/MPLS互通的技術優(yōu)勢,另一方面受PBB-TE先驅北電企業(yè)狀態(tài)的影響,目前MPLS-TP已成為PTN的最主流實現技術,共有7個國內外傳輸設備商(華為、中興、烽火、UT、上海貝爾、愛立信、諾西)發(fā)布了基于MPLS-TP技術的PTN設備。從2008年7月至今,7個設備商先后都參加了中國移動組織的城域傳送網IP化的實驗室階段測試,前5個設備商還積極參與了2009年3-5月的中國移動8個省市現網試點應用測試,承載了TD-SCDMA的IP化基站和GSM/TD的TDM基站。雖然,MPLS-TP的國際標準化尚未完成,導致各個廠商PTN設備在網絡保護、OAM機制以及網管功能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也標志著PTN技術進入基本成熟階段,達到了較為可觀的產業(yè)規(guī)模。
2009年,MPLS-TP的標準化進展和應用前景是業(yè)內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并且MPLS-TP的國際標準何時穩(wěn)定將直接影響PTN何時能從“新技術引入”發(fā)展到“大規(guī)模應用”階段。
2.MPLS-TP標準最新進展
2.1 ITU-T和IETF的合作關系
2008年4月中旬,ITU-T和IETF成立了聯合工作組(JWT),達成了共同開發(fā)MPLS-TP的協(xié)議,但由于雙方在5個方面的傳送需求(主要是OAM和保護)以及網絡術語方面存在較大理解差異,再加上兩個國際組織對開發(fā)主導權的利益之爭,嚴重影響了MPLS-TP在2008年的標準進展。在2008年12月的ITU-TSG15會議上,為了統(tǒng)一業(yè)內認識,消除產業(yè)內對JWT協(xié)議的理解偏差,SG15和IETF專家進行了激烈辯論,最終確定了IETF和ITU-T在MPLS-TP標準開發(fā)方面的正確關系,JWT達成以下3條一致意見。
。1)ITU-T負責向IETF提出傳送需求,IETF將加快MPLS-TP標準開發(fā),所有草案在完成WGlastcall前交由ITU-T審閱并提出意見,以保證滿足傳送網的需求;一旦文檔完成IESG審查,IETF應盡早申請RFC numbers和IANA code points。
(2)ITU-TSG15將暫停當前T-MPLS標準開發(fā)工作,等IETF的MPLS-TP標準相對成熟后,再根據這些RFC來修訂已有標準,并保證T-MPLS標準與MPLS-TPRFC的一致性。
。3)確定IETF和ITU-T之間的工作應進一步協(xié)調,并把IETF草案和ITU-T建議進行對應,用一張表格來反映其對應關系。
2.2 MPLS-TP標準進展
在JWT專家共同努力下,2009年3月的IETF第74次全會前后,MPLS-TP標準取得了較大進展,多篇草案已成為MPLS工作組草案且基本穩(wěn)定。于是,2009年5月25-29日,ITU-TSG15在法國SophiaAntipolis召開了Q3、Q9、Q10和Q14的聯席中間會,討論審閱了IETF最新工作組草案(主要是MPLS-TP需求),提出了修改意見,并確定了2009年10月SG15全會先提交通過的標準:G.8110.1、G.8101、G.7712、G.8112、G.8121、G.8131和G.8151?紤]到在OAM和保護方面存在一些分歧,G.8121、G.8131和G.8151的開發(fā)將受IETF相關草案進展的影響,能否按期通過需視2009年7月IETF75次全會進展而定。
截至2009年6月中旬,IETF在MPLS-TP標準的最新進展如下。
。1)發(fā)布3篇RFC:RFC5317MPLS-TP的JWT報告、RFC5462“EXP域”重命名為“業(yè)務類型域”、RC5586 MPLS通用關聯信道(G-ACH)。
(2)8篇MPLS-TP工作組草案:MPLS-TP需求、MPLS-TP框架、MPLS-TPOAM需求、MPLS-TP網絡管理需求、MPLS-TP生存性框架、MPLS-TPOAM 框架、MPLS-TP的帶內DCN、MPLS-TP網絡管理框架。
。3)7篇MEAD(MPLS互操作性設計組)草案:MPLS-TPOAM分析、MPLS-TP的LSP環(huán)回模式、MPLS-TP控制平面框架、MPLS-TPIETF和ITU-T術語關系、MPLS-TP主動的連續(xù)性和連通性驗證、MPLS-TP LSP的連接驗證、ACH TLV結構的定義。
(4)計劃的3篇MEAD編寫組草案:MPLS-TP環(huán)網保護框架、MPLS-TPRSVP-TE擴展、MPLS-TPLDP擴展,尚未提交初稿。
。5)11篇個人草案:MPLS-TPOAM定義(AcronymSoup)、IETF和ITU-T MPLS-TP的聯合進展、基于Y.1731的MPLS-TP OAM、MPLS-TP LSP的性能監(jiān)視、MPLS-TP的故障管理、MPLS-TP環(huán)拓撲中P2MP業(yè)務保護、MPLS-TP OAM告警抑制工具、MPLS-TP后向通知消息報文、MPLS-TP的線性保護、MPLS-TP 和IP/MPLS的互通、MPLS-TP環(huán)網保護分析。
在2009年1月的CCSA的TC6全會上,電信研究院已正式牽頭立項《分組傳送網總體技術要求》行業(yè)標準,目前正在密切跟蹤國際標準進展,待2009年10月SG15全會后,將提交征求意見稿供會議審查。
3.MPLS-TP標準中的關鍵問題
3.1 MPLS-TP的OAM
。1)OAM分層機制:支持Section、LSP和PW的分層監(jiān)視OAM。
。2)OAM封裝格式:MPLS-TP采用GAL(G-ACH標簽,推薦13)+G-ACH(通用關聯信道)來表示Section和LSP的OAM報文。G-ACH功能支持FCAPS(即故障、配置、計費、性能和安全五大功能),承載類型包括擴展的OAM功能(AIS、LM、DM等)、ECC(支持DCN和SCN)和APS。允許OAM報文直接到LSP/PWE的中間節(jié)點,通過標簽堆;蚝线m的TTL設置來實現。
。3)OAM功能:MPLS-TP認可了T-MPLS的OAM功能需求(CV、PM、AIS、ECC、APS等),但對如何實現這些OAM功能產生了分歧,IETF專家傾向于對LSPBFD和VCCV-BFD擴展來實現,ITU-T專家傾向于采用類似Y.1731以太網OAM機制來實現。
(4)PHP和ECMP問題:IETF專家認為PHP和ECMP可以用于傳送領域,目前規(guī)范MPLS-TP的L1/L2的P2P和P2MP業(yè)務可不使用PHP和ECMP,L2/L3的MP2MP業(yè)務可使用PHP和ECMP,這將給今后MPLS-TP與IP/MPLS的互通帶來一些問題。
3.2 MPLS-TP網絡保護
(1)保護需求
MPLS-TP的保護機制同樣適用于LSP和PW,應包括網絡故障的檢測、定位、通知和修補,支持數據平面觸發(fā)機制。保護控制分為人工控制、失效觸發(fā)、OAM信令、控制平面信令等,保護率應達到100%。保護路徑應支持運營商的QoS目標;可支持1︰1雙向保護倒換,且雙向保護倒換應同步進行;在1︰1保護模式下可支持額外業(yè)務;可支持1+1單向保護倒換;應提供操作控制命令和保護優(yōu)先級;支持返回和非返回方式;支持P2PLSP的保護;支持P2MP的LSP保護。
(2)保護方式分類
MPLS-TP的保護分為端到端保護和段保護兩類,其中端到端保護適用于PW和LSP段的故障檢測和保護;段保護適用于層次化嵌套的LSP、PWE3定義的MS-PW段、TCM標簽堆棧,并且每段的保護機制獨立于其他段。原T-MPLS保護分為線性保護和環(huán)網保護兩類,IETF認為環(huán)網保護僅適用于環(huán)拓撲,而FRR同時適用于網狀網和環(huán)網。經過2008年12月SG15會議上對環(huán)網保護需求的討論,RFC5317的JWT報告第88頁已正式體現環(huán)網保護需求。
。3)保護實現機制
IETF專家傾向于采用MPLS-TEFRR和PW1︰1冗余保護,ITU-T專家傾向于在ACH中采用G.8131和G.8132的APS機制。FRR的Facilitybypass和Detour兩種方式可提供環(huán)網保護,但在某些場景下非最優(yōu)。G.8132可提供更多功能,比如多重故障時節(jié)點間的協(xié)調機制等。IETF專家在學習了ITU-T保護機制的優(yōu)點后,確定FRR進行以下改進:避免成環(huán)(loop),支持雙向倒換、人工倒換、網管命令倒換和倒換優(yōu)先級,支持節(jié)點配置來感知環(huán)拓撲,支持多重故障(即環(huán)分割),支持點到多點LSP。
(4)保護倒換時間
2008年12月SG15會議上對環(huán)網保護的50ms倒換時間參照SDH環(huán)網要求給出了條件限制。由于受LSP/PW保護組數量和3.33ms OAM報文處理能力的影響,建議線性保護的50 ms倒換時間需規(guī)范一定的保護組數量作為限定條件。
3.3 MPLS-TP和IP/MPLS的互通
目前運營商的核心網都已采用IP/MPLS承載技術,因此MPLS-TP與IP/MPLS的互通將影響其網絡應用范圍和業(yè)務運維模式,如能否實現跨IP/MPLS核心網的OAM、保護和管理。但是,由于MPLS-TP在OAM、保護和控制平面存在一些關鍵問題待解決,因此互通機制尚未進入實質化階段。
4.PTN的應用前景展望
4.1 PTN的應用定位
我國運營商的城域網和本地網現狀是SDH/MSTP、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等多個網絡分別承載不同業(yè)務并各自維護,難以滿足今后NGN多業(yè)務統(tǒng)一承載和降低運營成本的發(fā)展需求。因此,為了滿足城域業(yè)務轉型和網絡融合的趨勢,需要采用靈活、高效和低成本的分組傳送平臺來實現多業(yè)務統(tǒng)一承載。
由于MPLS-TP屬于MPLS類技術,不僅降低了IP/MPLS成本提高了可靠性,而且具有面向連接的OAM、保護和管理能力。因此,近期基于MPLS-TP技術的PTN的應用定位是滿足城域匯聚、接入層的IP化轉型需求,重點承載3G無線基站回傳和企事業(yè)以太網專線/專網業(yè)務,并且可跨越IP/MPLS核心網實現互通。
4.2 MPLS-TP的應用前景
2009年年初以來,MPLS-TP的標準化和產業(yè)化都在快速推進,預計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期間,IETF和ITU-T將完成MPLS-TP的標準化。相信基于MPLS-TP技術的PTN可以較好地滿足3G無線基站回傳、高品質數據業(yè)務以及企事業(yè)專線/專網等電信級的業(yè)務承載需求,實現我國城域傳送網從傳統(tǒng)TDM機制向分組化的演進,特別是受我國運營商3GRANIP化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推進,PTN產業(yè)鏈將走向成熟,設備性價比不斷提高,逐漸達到與現有MSTP相當的價格水平,在我國運營商的城域傳送網中進入“大規(guī)模應用”階段。
電信技術
相關鏈接:
M2M模塊兼容構建統(tǒng)一技術標準規(guī)范
2009-08-24
移動支付的桎梏:技術標準不統(tǒng)一
2009-08-13
AVS需變推廣模式 重點鎖定數字電視應用
2009-07-21
WAPI逼近國際標準的內在邏輯(四)
2009-07-13
WAPI逼近國際標準的內在邏輯(三)
2009-07-13